竹节虫目Phasmida(又称(虫脩)目)昆虫俗称竹节虫及叶(虫脩),简称“(虫脩)”,因身体修长而得名。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,全世界有3 000多种。
渐变态。以卵或成虫越冬。雌虫常孤雌生殖,雄虫常较少,未受精卵多发育为雌虫,卵散产在地上。若虫形似成虫,发育缓慢,完成一个世代常需要1~1.5年,脱皮3~6次。当受伤害时,稚虫的足可以自行脱落,蜕皮后可以再生。最长的竹节虫体长可达357 mm,如果将足全部伸直,则可达到567 mm。成虫多不能或不善飞翔。生活于草丛或林木上,以叶片为食,几乎所有的种类均具极佳的拟态,大部分种类身体细长,模拟植物枝条,少数种类身体宽扁,鲜绿色,模拟植物叶片,有的形似竹节,当6足紧靠身体时,更像竹节。竹节虫一般白天不活动,体色和体型都有保护作用,夜间寻食叶片。多生活在高山、密林和生境复杂的环境中。
竹节虫植食性,多以灌木和乔木的叶片为食,为害森林。部分种类有大面积发生,严重为害林木或农作物的现象,给农林业生产与人民生活带来很大的损失。

竹节虫目Phasmida(7788绘)
l 成虫通常中到大型;
l 体躯延长呈棒状或阔叶状;
l 头小,前口式;
l 口器咀嚼式;
l 复眼小;
l 前胸小,中胸和后胸伸长,后胸与腹部第1节常愈合;
l 有翅或无翅,有翅种类翅多为两对,前翅革质,多狭长,横脉众多,脉序成细密的网状,后翅膜质,有大的臀区;
l 足跗节3~5节;
l 腹部长,环节相似;
l 尾须短不分节。
化石竹节虫非常罕见,无论是石质的还是在琥珀中。
粗竹节虫

大眼竹节虫
纺锤竹节虫
细足竹节虫
长节竹节虫
波罗的海琥珀中发现的古竹节虫科Archipseudophasmatidae是始新世竹节虫的代表。
古竹节虫科Archipseudophasmatidae
文章摘自:巍巍昆虫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