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光石的光彩,即使在各种璀璨而稀有的宝石中也称得上是独一无二。不似钻石闪耀夺目,不像红宝石色泽艳丽,月光石中那一汪灵动而朦胧的蓝色,自有一份沉静和浪漫。这种在月光石中呈现出的流动的、白色至蓝色的光晕,我们称之为“月光效应”。
宝石的一切性质都与其成分和结构有关,月光效应也不例外。首先,月光石属于长石族矿物,主要成分是正长石和钠长石,两者交互生长的结构导致了月光石整体结构的不均匀,此时,如果钠长石的厚度足够小,小到低于可见光的波长时,此时光就在月光石中发生了瑞利散射。根据瑞利散射公式,波长越短的光散射越强,于是波长较短的蓝光被散射最多,而长波的红光、黄光等就不易被散射,所以我们就看到了蓝色的光晕。有趣的是,清澈的天空、海洋呈现蓝色,也是由于类似的原理。由此看来,“海天一色”这一词语实在贴切不过。也许大家会疑惑,为什么紫色波长更短,我们却没有看到紫色的月光石呢?这是由于受视觉锥细胞数量及能力的影响,人眼对颜色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,我们对蓝色的敏感程度大于紫色,所以优先看到的就是蓝色。
图1 具有典型月光效应的月光石

图2 彩虹月光石
值得一提的是,随着钠长石厚度的增加,光在月光石中不仅会发生散射,还可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,此时额外产生的红色、黄色等将与蓝色杂糅在一起,这种有着复合色泽的月光石,我们称之为“彩虹月光石(Rainbow Moonstone)”。
(图文 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 张雨阳)